陳永賢
教授
錄像與新媒體藝術實驗室
英國布萊頓大學
藝術與傳播研究所博士
hugochen@mail.ntua.edu.tw
學歷
2001~2004
英國布萊頓大學藝術與傳播研究所博士
1999~2001
英國倫敦大學哥得史密斯學院視覺藝術博士班
1991~1994
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研究所藝術史碩士
1984~1989
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創作組學士
經歷
2015/08~now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 教授
2010~2015/07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 副教授
2004~2010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 助理教授
2004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推廣教育中心 講師
2003~2004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講師
1999~2004
私立淡江大學 講師
1995~1999
國立臺北護理學院 講師
1989
國立藝術學院 助教
獲獎紀錄
2002
英國貝克獎(Back's Future Prize for Film and Video)
1994
加拿大楓葉獎國際大展新人銅楓獎
1988
國立藝術學院第二屆美術學系系展第一名
策展經歷
2008
「動漫快感」數位媒體藝術展,國立陽明大學藝文中心,臺北
2007
「佛像與經文的對話」特展,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臺北
2003
「夜視臺北」國際錄像藝術展,誠品藝文中心,臺北
2001
「Random-ize Film & video Festival」,London sovi Art Centre,英國
個展經歷
2008
「人層迴圈」,新苑藝術,臺北
2005
「身體之歌」鳳甲美術館,臺北
2002
「位移」(錄像與媒體裝置),Sovi Art Centre,倫敦
1998
「睽視」(裝置),淡江大學藝文中心,臺北
1998
「縱目睽睽」(繪畫),淡江大學藝文中心,臺北
1989
「人間仙境」(攝影),國立藝術學院南北畫廊,臺北
1988
「及時行樂」(攝影),國立藝術學院南北畫廊,臺北
聯展經歷
2008
「拱之大展」,馬德里,西班牙
2007
「深呼吸」,索卡畫廊,臺北
2007
「3C祭—臺灣多媒體藝術展」(藝術家博覽會),華山文化園區,臺北
2007
「迷離島—臺灣當代藝術現象展」,亞洲當代國際藝術中心,溫哥華
2007
「快速與凝結新媒體的交互作用─臺澳新媒體藝術展」,關渡美術館,臺北
2007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 2007),臺北展演二館
2007
「迷離島—臺灣當代藝術現象展」,南達科他州,美國
2007
「環場影像」國際交流展,布里斯本,澳洲
2006
「藝術家博覽會」,華山文化園區,臺北
2006
「臺北國際博覽會」,華山文化園區,臺北
2006
「赫耳墨斯之耳」,Nitrianska Gallery,斯洛伐克
2006
「米蘭MiART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展」,義大利
2006
「DiVA數位錄像藝術展」,紐約
2006
「藝想自然」,彰化藝術館,彰化
2005
「新臺灣人-數位影像的證言」,關渡美術館,臺北
2005
「藝術與信仰」,臺南大學藝文中心,臺南
2005
「消盡的身體」,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
2005
「城市行動」誠品藝文中心,臺北
2004
「Open Show」Taipei MOMA Gallery,臺北
2004
「正言時代」臺灣當代藝術,強生美術館,紐約
2003
「多元影素」國際錄影藝術節,798時態空間,北京
2003
「Malmo」國際錄影藝術展,瑞典
2003
「夜視‧臺北」國際錄影藝術展,誠品藝文空間,臺北
2003
「25Hrs國際錄影藝術展」,巴塞隆納,西班牙
2003
「靈光流匯-科技藝術展」,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
2002
「造佛運動」,觀想藝術中心,臺北
2002
葛拉斯哥當代藝術中心(CCA,Glasgow),英國
2002
「貝克獎」(Back's Future),倫敦當代藝術中心(ICA),英國
2002
「Random-ize Film & Video Festival」(錄影藝術節),倫敦Sovi Art Centre,英國
2002
「The Show」,INSA藝術空間,韓國
2001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高雄
2001
「To-Go」柏林Kopenikusstra畫廊,德國
2001
「自我空間與轉換」倫敦東方城市,英國
2000
「Video Art 」,倫敦VTO畫廊,英國
2000
「臺北雙年展會外計劃-青年論壇」,悠閒藝術中心,臺北
2000
「Shotgun」,哥本哈根Art Project Space Peblinc,丹麥
2000
「臺北獎-第二十七屆北市美展」,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
1998
「中華民國第二屆現代水墨畫展」,中正藝廊,臺北
1998
「臺灣彩墨新貌展」,文化中心,臺中
1995
「關渡藝術節」,國立藝術學院,臺北
1994
「第二十二屆北市美展」,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
1994
「楓葉獎國際大展」,加拿大
1989
「藝術新綠三人展」,皇冠藝文中心,臺北
1989
臺北大地藝術中心
1989
臺北福華沙龍
1988
臺北文建藝廊
1987
「中華民國第三屆國際版畫雙年展」,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
1985
「中華民國第二屆國際版畫雙年展」,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
1982
「基隆市全國美展」,基隆
著作
2004
Yung-Hsien Chen, “The Representation of Chan-Ding Attitude to the Body”,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Brighton , UK .
2002
Yung-Hsien Chen, “Uncertainty of Wind Power”, London , UK .
1994
陳永賢。《陸治紀遊山水畫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藝術學院,臺灣‧臺北。
期刊論文
陳永賢。〈從「泰納獎」( Turner Prize )二十年,探討英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和特色〉。《藝術評論》( 2004 年,第 15 期, 12 月): 217-250 。
陳永賢。〈互動式媒體藝術的創作思考〉。《 ACM SIGGRAPH TAIPEI 2004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數位內容學院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主辦, 2004 年 11 月。
陳永賢。〈靈光流匯:科技藝術展作品評析 — 兼論錄影與科技藝術在當代藝術思潮中所扮演的角色〉。《現代美術》( 2003 年,第 107 期, 4 月): 60-69 。
論述
陳永賢。〈寫出你現在想說的話 — 吉琳恩‧魏林的社會寫實影像〉。《藝術家》( 2005 年,第 358 期, 3 月): 340-347。
陳永賢。〈性別、文化與多重螢幕的影像故事 — 席琳‧奈沙特的影像之歌〉。《藝術家》( 2005 年,第 357 期, 2 月): 359-365。
陳永賢。〈錄像藝術的發展歷程〉。《藝術欣賞》( 2005 年,第 1 卷第 1 期, 1 月): 60-67。
陳永賢。〈 2004 年泰納獎風雲錄〉。《藝術家》( 2005 年,第 356 期, 1 月): 344-351。
陳永賢。〈傑瑞米‧戴勒摘取 2004 年泰納獎桂冠〉。《藝術家》( 2005 年,第 356 期, 1 月):149-150。
陳永賢。〈行為藝術與臨場藝術的流變〉。《藝術家》( 2004 年,第 355 期, 12 月): 405-415。
陳永賢。〈黑色力量 — 英國黑人藝術家的創作觀點〉。《藝術家》( 2004 年,第 354 期,11 月):400-408。
陳永賢。〈鏡中之臉 — 當代藝術 VS. 時代容顏〉。《藝術家》( 2004 年,第 353 期, 10 月): 438-445。
陳永賢。〈永不凋謝的生命之花 — 海倫‧查德薇克( Hellen Chadwick )的藝術歷程藝術〉。《藝術家》( 2004 年,第 352 期, 9 月): 362-369。
陳永賢。〈藝術狗樣子 — 歐雷格‧庫力克的動物性格〉。《藝術家》( 2004 年,第 351 期, 8 月):400-407。
陳永賢。〈英國前衛藝術 yBa 三傑〉。《藝術家》( 2004 年,第 350 期, 7 月): 360-365。
陳永賢。〈哈根斯與人體解剖〉。《藝術家》( 2004 年,第 349 期, 6 月): 328-335。
陳永賢。〈普普藝術大師 — 李奇登斯坦〉。《藝術家》( 2004 年,第 348 期, 5 月): 142-145。
陳永賢。〈藝術放輕鬆 — 遊戲場域〉。《藝術家》( 2004 年,第 347 期, 4 月): 428-435。
陳永賢。〈生活情境與藝術表現〉。《藝術家》( 2004 年,第 346 期, 3 月): 424-431。
陳永賢。〈性別認同與英國當代藝術〉。《藝術家》( 2004 年,第 345 期, 2 月): 404-411。
陳永賢。〈驚世與駭俗:英國泰納獎二十年回顧〉。《藝術家》( 2004 年,第 344 期, 1 月):134-140 。
陳永賢。〈 解開藝術與生活的密碼 ── 英國當代藝術三年展 〉。《藝術家》( 2003 年,第 343 期,12月): 346-355 。
陳永賢。〈 錄影藝術中的身體與行為表現 〉。《藝術家》( 2003 年,第 342 期, 11 月): 152-157 。
陳永賢。〈 英國當代錄影藝術新趨勢 〉。《藝術家》( 2003 年,第 338 期, 7 月): 154-159 。
陳永賢。〈 臺灣新生代錄影藝術觀察 〉。《藝術家》( 2003 年,第 337 期, 6 月): 272-277 。
陳永賢。〈 暗室裡的火花 — 倫敦‧臺北 Random-Ize 國際錄影藝術賞析 〉。《藝術家》( 2003 年,第336 期, 5 月): 220-225 。
陳永賢。〈 古典曼妙的詩篇 — 倫敦國家美術館提香( Titian )特展 〉。《藝術家》( 2003 年,第335 期, 4 月): 136-139 。
陳永賢。〈 阿尼旭‧卡波( Anish Kapoor )的造形裝置 〉。《藝術家》( 2003 年,第 335 期,4 月):140-142 。
陳永賢。〈 蔡國強以煙火飛龍照亮英倫 〉。《藝術家》( 2003 年,第 334 期, 3 月): 113-115 。
陳永賢。〈 解讀二○○二年英國泰納獎前衛作品 〉。《藝術家》( 2003 年,第 332 期, 1 月): 342-351 。
陳永賢。〈 凱斯‧泰森( Keith Tyson )摘取二○○二年英國泰納獎桂冠 〉。《藝術家》( 2003 年,第 332 期, 1 月): 152-155 。
陳永賢。〈 當代藝術對『影像就是力量』的再詮釋 〉。《藝術家》( 2003 年,第 332 期,1 月): 125 。
陳永賢。〈 初晨—英國新世代藝術窺探 〉。《藝術家》( 2002 年,第 328 期, 9 月): 248-255 。
陳永賢。〈 錄影藝術新發現 — 英國貝克獎( Beck's Future )的錄影藝術 〉。《藝術家》( 2002 年,第326 期, 6 月): 324-327 。
陳永賢。〈宣示與預言 — 從貝克獎( Beck's Future )看英國當代藝術的未來〉。《藝術家》( 2002 年,第 326 期, 6 月): 328-333 。
陳永賢。〈 吉伯和喬治( Gilbert & George )的情慾圖像 〉。《藝術家》( 2002 年,第 324 期,5 月): 268-269 。
陳永賢。〈 倫敦千禧橋( The Millennium Bridge ) 〉。《藝術家》( 2002 年,第 323 期, 4 月): 174-175 。
陳永賢。〈錯置的極限與無限—理查‧亞特斯察格( Richard Artschwager )的立體平面作品〉。《藝術家》( 2002 年,第 322 期, 3 月): 146-147 。
陳永賢。〈 智謀的模擬國界 〉。《藝術家》( 2002 年,第 322 期, 3 月): 109 。
陳永賢。〈無人之地的生命基調與機制—馬克‧渥林格( Mark Wallinger )的回顧展〉。《藝術家》( 2002 年,第 321 期, 2 月): 150-153 。
陳永賢。〈英國泰納獎—馬丁‧克里德( Martin Creed )以極限風格贏得泰納首獎〉。《藝術家》( 2002 年,第 320 期, 1 月): 185-187 。
陳永賢。〈 生活真相( Facts of Life ):英國最大型的日本當代藝術展 〉。《藝術家》( 2001 年,第319 期, 12 月): 148-152 。 185-187 。
陳永賢。〈查法噶爾廣場上的新紀念碑—談懷特瑞德( Rachel Whiteread )雕塑作品〉。《藝術家》( 2001 年,第 318 期, 11 月): 168-170 。
陳永賢。〈 比爾‧維歐拉的錄影藝術新作展 〉。《藝術家》( 2001 年,第 315 期, 8 月): 119-121 。
陳永賢。〈 談明人陸治及其交遊 〉。《 美育 》( 1999 年,第 105 期, 3 月): 29-34 。
陳永賢。〈 盡其在我,順乎自然—談張光賓的繪畫 〉。《藝術家》( 1997 年,第 263 期, 4 月):443-445 。